夏日炎炎,又到吃冰棍儿的季节咯!市面上的冷饮林林总总,您最中意的是哪一款呢?午生的最爱,是传说中的“东北大板”!虽然名字有点土,但是物美价廉,好吃不贵。说起“东北大板”,这个在前几年还名不见经传的品牌,似乎是一夜之间花开遍地,爆红全国。面对蒙牛伊利光明雀巢等一票冷饮豪门,“东北大板”是怎么在冷饮行业里,拼出一席之地的呢?
对于企业来说,其实是先有产品后有传播;但对于消费者来说,则是先受到传播力的感染。传播通常依靠广告、营销活动来实现,不过研究一下东北大板,你会发现它压根没做过任何广告和营销活动,“吃货”被吸引可能只是因为它的包装和名字。
这个品牌爆红全国,小编把原因归为两个方面——产品和营销。
一、产品
东北大板这个产品不是老产品,反而恰恰是2013年夏季刚刚推出的新产品,经过红宝石一年在省内的试销,2014夏季在全国布点销售。你看着这个产品很土很传统很国营,其实产品是经过精心定位的。
图:左边是旧产品,右边是新产品。
看图可以知道,厂家是有包装设计能力的(可能不是很高),也有更现代的包装机。但是故意给这个新产品取了复古还有点土的名字——「红宝石老三篇东北大板」。名字起得不错,“东北”联想到东北人的豪爽、国营、实在、量大等元素,“大板”也能体现商品比一般冰品量更足。而且名字短、简单好记,有利于顾客的二次传播。而且这包装很省钱,也是最终能把东北大板定在卖给消费者3块钱的原因。
这个设定的成功之处还在于,着力突出了经典感和性价比。市场上,东北大板是极为少见的三块钱能买到的「冰激凌」,其他都是雪糕或者冰棍。
雪糕和冰激凌不是一回事,国家食品标准sb-t 10007-2008对冰激凌有乳脂含量的要求,厂家不能乱标冰激凌,雪糕不允许自称是冰激凌。如果你在冰柜前面注意一下,会发现冷柜大部分都是「雪糕」,而「冰激凌」很少。如果你真想吃棍状冰激凌,你吃的应该是「臻品巧乐兹」、「梦龙」、明治什么的。
人比人得死,货比货得扔,同口味冰激凌雪糕对比着吃,100个里面100个人都会选冰激凌,好吃。
冰品业界也有公司想做低价位冰激凌,也有少数良心企业比如上海光明,仍然凭借着奶源优势独守低价冰激凌,比如光明砖、光明三色等,也卖三块钱而且也很好吃。但是因为光明的冰激凌业务本来就不是主业,渠道一直都没有办法大部分覆盖。而经过四大品牌雀巢、和路雪、伊利、蒙牛各位有识之士的努力,结果就是市面上三块钱以下的冰激凌,就剩一个牛奶棒了——和香肠一样粗细。
三块钱的冰激凌东北大板,还挺大一个,当然受欢迎了。
二、营销
产品面说完了,必须说说他的营销。打铁不能光靠自身硬,东北大板目前的成功和它的营销战略是绝对相关的。
快速消费品一般推新品的手法,就是「空中打击」加「地面部队」。「空中打击」就是投入广告轰炸,电视广告微博弹窗都能算空军。「地面队伍」就是业务员,比如商场ka业务员,杂货店业务员啊等等。
在完全没有空军的支持下(一毛钱广告没有),东北大板这支断腿的陆军是相当厉害的,为什么说是断腿呢,因为做不进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的,只能一家一家谈杂货店。
只做杂货店这通路,也是东北大板不得不选择的一条路。红宝石东北大板只是一个地区品牌,一没名气、二没钱,要在一年内弄到全国各地,直营分公司不行,只能靠发展地区总代理。
「扫街」是一个快销俗语,就是一条街一条街一家店一家店去找杂货店老板谈合作谈批发,是脏活累活。但东北大板不得不走,只能要求扫街一定要扫好。
要保证高效率扫好每一条街,从业务设计上就必须要想好所有的问题应对。
「老板夏天要到了,今年特别热,冰激凌生意肯定特好。」
「我们的冰棍特别好吃,您尝尝!」
「才三块钱,比和路雪的便宜多了,我们专做性价比的。」
「和路雪的冰柜不让放我知道,我们有自己的冰柜可以提供给您。」
「我们冰柜很小一个,不费电也不占地方,我们每个月有电费贴补给您,夏天过了就给您拉走。」
「您卖的不好随时打电话给我,先送货后结款都可以,我们有信心。」
「您第一次进货,进4箱送1箱,我们正好有五个口味。」
「我们这边还有海报贴在您门口了啊,老板生意兴隆再见,叫货打冰柜后面的电话。」
就这样,靠着这个小冰柜、靠着简单全面的售卖方式设计,以及执行力强的代理商陆军,东北大板在夏天之前基本铺了城市的各个小杂货店。之后就是口碑,旧店带新店,逐渐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多……
正是凭借着过硬的质量,让“东北大板”有了红遍全国的实力,而踏实高效的营销方式,让“东北大板”遍地开花成为可能。两者双剑合璧,“东北大板”想不红都难啊!
(图文来源于网络)